最新目录

最新发现地方黄梅戏剧何氏女劝姑剧本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何氏女劝姑》是黄梅戏传统剧目《大辞店》中的一折,1958 年安徽省文化局剧目研究室发行的《安徽省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一书中曾刊载过,由老艺人潘泽海,刘正庭,丁翠霞,严

《何氏女劝姑》是黄梅戏传统剧目《大辞店》中的一折,1958 年安徽省文化局剧目研究室发行的《安徽省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一书中曾刊载过,由老艺人潘泽海,刘正庭,丁翠霞,严松柏口述。近日,笔者最新发现1950 年由安庆市盲人协会文艺小组编印的《何氏女劝姑》单行本,该本比省文化局发行的版本要早七八年时间。经认真阅看研究,该剧本为微型(袖珍)版,长12 公分,宽9 公分,用铅字打印,便于携带,便于教唱,这同解放前黄宝文,李炳坤,韩世忠等经营的老书店印刷出售的黄梅调剧本大小、纸张都不一样。

从内容看,这本《何氏女劝姑》剧本和1958 年安徽省文化局剧目研究室编印的《何氏女劝姑》大同小异,但这个小剧本不是提纲式的剧目,而是高度浓缩,并且有以下几点可以充分肯定:①真实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②唱词较好地抒发角色的内心活动、描述了风土人情;③唱词和说白具有地域民间艺术特色;④剧目较好地尊重历史,有一定文学性;⑤对于今天青年男女谈婚说嫁有现实教育意义。

讨嫁妆、何氏女劝姑(上集)书影

讨嫁妆、何氏女劝姑(上集)书影

讨嫁妆、何氏女劝姑(上集)书影

通过这部小剧本还可以充分看出新旧社会两重天,从清代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政府是不容许黄梅调艺人和各种黄梅调班社进城演戏的。民国时安庆怀宁县政府不是张贴布告,就是下禁令,禁止班社和艺人们在城市各剧院、场所演出黄梅调,违者罚款,重者,为首的抓去坐班房(坐牢)。那时黄梅调的艺人们苦不堪言,演艺不能施展,生活没有出路,只有四处漂泊,走乡串镇,过着担惊害怕的日子。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黄梅戏艺人们迎来了美好的春天。该版《何氏女劝姑》剧本正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庆市人民政府为了关心照顾弱势人群,特地安排盲人印刷的。有了剧本,盲人、残疾人可以自娱自乐,充实精神生活,还能带动一部分盲人从事演艺职业,他们可以走进茶馆,或在街头一边叫卖食品,一边拿着二胡自拉自唱黄梅调,自食其力,解决生计。这就是解放初期黄梅调业余爱好者,非专业性的残疾人演员当年的真实情况,直到1956 年业余黄梅调班社和专业民营剧团转为国营剧团之后,国家和当地人民政府文化部门直接管理,演职员编入为公职人员,社会上的盲人演唱活动也就此停止。盲人和残疾人由当地人民政府部门管理,进入福利院,享受着国家提供的生活保障。而黄梅戏因为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正如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所讲的:“花儿有了阳光,才能茁壮地成长;黄梅戏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才发出沁人心田的芳香!孩子是母亲的乳汁哺养的,我们艺人是在党的温暖、爱护下成长的!”(注:刊登于《安徽戏剧》1959 年第10 期)。

因此,这本由安庆市盲人协会文艺小组编印的袖珍版《何氏女劝姑》折子戏演唱本,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讨嫁妆、何氏女劝姑(上集)书影

讨嫁妆、何氏女劝姑(上集)书影

讨嫁妆、何氏女劝姑(上集)书影

文章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网址: http://www.cbfxyjzzs.cn/qikandaodu/2021/0708/737.html



上一篇:川陕苏区报刊的特点及价值探析
下一篇:小学数学体验互动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

出版发行研究投稿 | 出版发行研究编辑部| 出版发行研究版面费 | 出版发行研究论文发表 | 出版发行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