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红色中华》音乐史料整理札记(5)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⑨《上前线去》《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4年1月 26 日第 3 期第 1 版,第 345 页。 ⑩肖华《铁流之歌:肖华诗选》,中国文联出版社

⑨《上前线去》《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4年1月 26 日第 3 期第 1 版,第 345 页。

⑩肖华《铁流之歌:肖华诗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年版,第89 页。

?《赶出中国去》《红色中华》《红藏 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7年 5 月 16 日第 357 期第 5 版,第 133 页。

?王瑞璞《抗日战争歌曲集成东北卷》,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 年版,第416 页。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五)》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1985年版,第125 页。

?萍《开展文化战线上的突击,少共中央局征调团员组织蓝衫剧团》《红色中华》《红藏 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3 年 3 月 6日第 58 期第 4 版,第 396 页。

?《工农剧社四次大会,创造工农大众艺术的开始》《红色中华》《红藏 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3 年 3 月 9 日第 59 期第 4 版,第402 页。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五)》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1985年版,第125 页。

?江西省教育厅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60年版,第 91 页。

?同?,第 23 页。

?《关于群众的文化教育建设草案》《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7 年 5 月 23 日第 359 期第 6 版,第 143 页。

?张挚、张玉龙主编《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系列中央苏区教育史料汇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第447 页。

?刘敏强《西江城市区列小检阅总结》《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3 年 12 月 17 日第 135 期第 4 版,第 294 页。

??同?,第53 页。

?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195 页。

?《介绍中央劳动部的红属夜校》《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4 年 7 月 21 日第 217 期第 3 版,第 195 页。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闽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1986 年版,第125 页。

?《工农红军学校庆祝苏联红军成立十五周年》《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3 年 2 月 25 日第 56 期第 3 版,第 385页。

?《红校的“九一八”准备工作》《红色中华》《红藏 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3 年 9 月 15 日第 109 期第 1 版,第 169 页。

?《司字第二号命令——关于实施劳动感化院暂行章程问题》,《红色中华》,《红藏 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2 年 9 月 20 日第 34期第 8 版,第 236 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训令第二号—春耕计划》《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3 年2月 13 日第 52 期第 5 版,第 369 页。

《红色中华》是苏区出版发行的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创刊于1931 年12 月11 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该报纸在发刊词中明确了其创办的主要目的与任务,即“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达到建立巩固而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的红军,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使革命在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以达到全国的胜利”①。1934 年10 月3 日因长征开始暂时休刊,1935 年 11 月 25 日复刊,1937 年 1 月 29 日“为适应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势需要”②改名《新中华报》,后来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8 年12 月25 日为集中力量做好刷新版报纸而停刊,共出版474 期,在当时发行量最大时超过了4 万份。自1939 年2 月7 日起称为《新中华报》刷新版,刊期另算,1941 年5 月终刊。《红色中华》刊载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内容,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③中收录的《红色中华》为对象,并参照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央档案馆编的《〈红色中华〉全编·整理本》④,对《红色中华》自创刊至1937年8 月30 日这一时期刊载的歌曲、文艺团体的音乐活动、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军队音乐活动及其他音乐史料进行整理。一、《红色中华》中刊载的歌曲《红色中华》中刊载的歌曲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带有曲谱的歌曲,二是歌词,三是歌谣,共计四十余首。其中,带有曲谱的歌曲三十余首,打印谱与手抄谱兼具,标明了调号、节拍、词曲作者等信息,如《“五一”斗争曲》为 G 调,2/4 拍;《bD 调“八一”歌》为bD 调,3/4 拍;《春耕歌》为 E 调,4/4 拍;《一二八纪念歌》为G 调,2/4 拍等。这些歌曲按照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生产歌曲、斗争歌曲、抗日救亡歌曲、纪念歌曲、识字歌曲等,如号召进行春耕运动的生产歌曲《春耕歌》;号召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歌曲如《查田奋斗曲》;号召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坚决斗争的抗日救亡歌曲如《上前线曲》《今五卅》《打倒日本强盗》《赶出中国去》《赤少队上前线》《欢迎二四方面军歌》《民主共和国进行曲》《中国青年前进曲》《新镰刀歌》《青年前进歌》《亡国奴当不得》《琅珰歌》《合力打日本》《保卫华北小调》《紧急动员歌》《青年抗战曲》《青年团结起》《总动员》;为“一二八”“九一八”等事件创作的纪念歌曲如《一二八纪念歌》《“五一”斗争曲》《bD 调“八一”歌》;宣传识字运动、扫盲运动的识字歌曲如《识字歌》《消灭文盲歌》等。《红色中华》中出现的歌词及歌谣共十余首,歌词一般都标明了曲调来源,如《儿童春耕歌》(仿送大哥调)、《优红调》(仿送大哥调)、《一九三六年》(仿十二个月)、《还我河山》(仿小放牛调)、《说东洋》(凤阳小调)、《老百姓》(苏武牧羊调)、《救国法宝》(泗州调)、《东南西北》(仿你要来)、《抗日军队要做什么事——为抗日联军作》(可仿锄头歌、陕北送大哥调、孟姜女送寒衣调)。《十二月调》《小放牛调》《凤阳小调》《苏武牧羊调》等这些均是我国民间音乐中流传最广的曲调,可见,《红色中华》中刊载的歌词均是运用民间流行的曲调演唱。歌词标明演唱方式的有《喂嘟喂》标注为“七人唱,又可表演”⑤,《抗日军队要做什么事——为抗日联军作》标注为“唯五六句须同三四句重复一调”⑥,《三八纪念》(活报),标明“由独唱、合唱、说白等形式构成”⑦。从这些标注中我们可以窥得歌曲在演唱上具有唱、念、演有机结合的特点。还有些歌词则标明了歌曲内涵与释义,如《背“乌拉”》介绍:“乌拉是番语,即运输劳役的意思。道孚,炉霍一带的蜜鸦(丫)头中流行一种歌曲,是少妇思念背乌拉的丈夫的,现依其大意译成此歌。”⑧这些歌词按照其内容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表现军民鱼水情,群众支援军队的歌词如《儿童春耕歌》《喂嘟喂》《优红调》;二是号召全国团结抗日的歌词《上前线去》《武装上前线》《说东洋》《老百姓》《救国法宝》《东南西北》《还我河山》《抗日军队要做什么事——为抗日联军作》《莲花闹》(戏曲改编唱词);三是表现军队英勇作战的歌词如《一九三六年》;四是表现爱情的歌词如《背“乌拉”》等。歌谣如《插秧曲》《山歌》《托儿曲》等,表现了军队英勇善战和民众支援军队的热情。《红色中华》中刊载的这些歌曲在不同时期的传播过程中歌词出现了很多变化,改编歌词的现象广泛存在。如《上前线去》这首歌曲流传于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在军队和民众中普遍传唱,歌词表现了军队英勇杀敌的气魄,后来萧华把这首歌词改编为《上前线歌》,把“苏维埃的鲜红旗帜插遍全中国,完成革命的胜利”⑨改为“用我们的刺刀枪炮头颅和热血,坚决对敌去作战”⑩,让这首歌在全民抗战的战火中继续流传。再如《赶出中国去》,这首歌曲有两个歌词版本,《红色中华》中刊载的歌词为“日本强盗呀”“抢了冀东察北心不足,又来攻绥远”“中华民族得解放”?,而在王瑞璞主编的《抗日战争歌曲集成·东北卷》及李俊杰本卷主编的《1931—1945 年东北抗日文学大系》中收录的歌曲与诗歌中,这几句词分别为“日本侵略者”“抢了北平天津心不足,又去攻华中”“中华民族得翻身”?,这些变化体现了在不同的传播时期,歌曲根据社会环境的不同而被改编的情况,反映了民众的心声。二、《红色中华》中的文艺团体音乐活动《红色中华》在社论、通讯、短评、新闻报道、启事、通知等均刊载了文艺团体的音乐活动史料,如蓝衫团、工农剧社、中央苏维埃剧团、锄头剧社、中央剧团、人民剧团、民众剧团、儿童剧团等文艺团体的音乐培训、音乐演出活动。音乐培训是文艺团体的职能之一,文艺团体对学员及各分团进行技能、剧本的培训与提供。工农剧社、蓝衫团在培训方面负责训练学员的音乐技能,并供给各地俱乐部剧本、歌曲等。1934 年4月教育人民委员部批准的《工农剧社简章》中明确指出,“工农剧社中央总社负责指导省总社编制剧本、县分社及省分社负责指导下级剧社并供给短篇剧本”?。《红色中华》中刊载的《开展文化战线上的突击,少共中央局征调团员组织蓝衫剧团》《工农剧社四次大会,创造工农大众艺术的开始》等文论对文艺团体的培训科目与剧本供给进行了介绍,文中指出蓝衫团的训练科目有“识字、读书以及各种歌舞、游艺、音乐、新剧、活报等”?。工农剧社负责“与各地俱乐部发生关系,经常供给剧本、歌曲,并予以指示”?。以蓝衫团、工农剧社为代表的文艺团体培训文艺骨干、编写剧本、创作歌曲,为苏区培养了大量文艺人才,创编了众多文艺作品。音乐演出是文艺团体的最重要的职能与任务,文艺团体在奔赴各地演出的过程中,给民众带去了歌舞、戏曲等节目,在文艺团体的章程、组织法中规定了文艺团体开展音乐演出,进行战争宣传的任务。《工农剧社简章》中规定工农剧社“举行演戏晚会或表演活报、组织音乐队、唱歌队以及其他更简易的化装表演、双簧、说故事等游艺”?。1934 年 4 月教育人民委员部订定的《苏维埃剧团组织法》中明确了中央苏维埃剧团的任务,其中之一即“举行定期的巡回表演……用表演戏剧等的艺术宣传,参加一般的革命斗争,赞助工农红军的革命战争”?。《红色中华》中刊载的文艺团体音乐演出史料如《工农剧社第一声炮》《一个精彩的晚会》《歌舞晚会上》《巡回剧团通讯》《苏维埃剧团春耕巡回表演纪事》《中央剧团在蟠龙》《谈谈剧社巡回表演》等介绍了工农剧社、中央苏维埃剧团、锄头剧社、人民剧团等文艺团体在各地巡回演出活报、歌舞、戏剧的盛况,并在演出的过程中教群众唱春耕歌和革命民歌、抗日歌曲,利用歌曲进行宣传。三、《红色中华》中的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红色中华》中刊载的学校音乐教育活动史料主要是苏区学校开展的音乐教学活动、音乐课程设置、检阅活动与课外活动以及在学校宣传队、唱歌队等组织带领下开展的社会活动等。在苏区学校中,音乐课程广泛开设,1933 年10 月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发布的《小学课程与教则草案》中按照学年对小学唱歌课作了具体要求,从曲调、歌词对唱歌课教学内容作了规范。1934 年2 月16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命令第八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中规定“小学校前三年的科目为国语、算术、游艺”?,其中游艺就包括唱歌、图画等。此后在《列宁小学校学生组织大纲》《列宁初级小学校组织大纲》《列宁高级小学组织大纲》等法规中均有对音乐课、唱歌课的明确规定。《红色中华》中关于学校音乐课程、音乐教学的文论如《一个淮阳乡的模范学校》《桥儿沟的列宁小学校成立了》《陕北省苏召开教育会议讨论目前国难教育方针》《关于群众的文化教育建设草案》等对列宁小学开设的音乐课程进行了介绍,指出低年级须学习革命歌曲、抗战歌曲,高年级要求了解乐理。同时,文论对音乐课程设置的比重进行了规定,指出“唱歌课在一、二、三、四、五年级中各均占 10%”?。苏区学校开展检阅活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1933 年10 月22 日,《中央教育部、中央儿童局关于举行秋季列宁小学校学生大检阅联合决定》中指出,“为着各地小学校学生今年秋季读书成绩,提高儿童读书的热情,个个儿童到学校读书,健全各地列小学校生活,中央教育部、中央儿童局共同决定举行今年秋季以区为单位的列宁小学校学生大检阅”?。并规定检阅项目为政治检验、功课比赛、体育比赛、拥护苏维埃红军、发展儿童组织等工作,功课比赛中有歌唱、游戏、图画等。《红色中华》中关于学校检阅的史料如《西江城市区列小检阅总结》《各地列小学生的大检阅》等介绍了西江城市区、胜利仙霞贯区、胜利桥头区几个列宁小学的检阅活动,检阅科目有“唱歌、算术、游戏、团体操”?等,通过对学生各科目的检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苏区学校中设有学生组织如宣传队、俱乐部、唱歌队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和社会音乐活动等。1934 年4 月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订定《列宁小学校学生组织大纲》,规定“小学之中必须要有学生的组织,应该养成学生的集体生活和有组织地参加革命斗争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了解集体的劳动和学习的意义”?。其中文化委员负责儿童俱乐部活动,游艺、演讲、墙报等。1934 年9 月28 日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印的《列宁小学校学生组织大纲》中规定文化委员“必须负责组织学生的宣传队在群众中去做各种战争动员及反迷信等的宣”?。可见,学校的宣传队等学生组织在宣传战争、宣传苏维埃政府的方针政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红色中华》中出现的《入校运动的开展》《万太列小学生努力春耕》《七里镇小学生救亡宣传队工作经过》《怎样巩固和扩大我们原来的学校呢?》《柳树村学校里的学生活跃》等文论介绍了学生组织开展晚会、活报及游艺活动以吸引新生入学,组织宣传队、讲演队、唱歌队外出进行春耕动员,参加救亡宣传队,学习和传唱抗日歌曲等情况,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政策方针的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四、《红色中华》中的社会音乐教育活动《红色中华》中刊载的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史料主要包括俱乐部、夜校、识字班、训练班等社会教育组织开展的音乐教学、音乐活动等。苏区在村、乡、区、县等基层均设有俱乐部、识字班等社会教育组织,基本上是每村一个。据毛泽东在《长冈乡的文化运动》《才溪乡的文化教育》中介绍,长冈乡全乡俱乐部四个,每村一个;上才溪和下才溪,俱乐部各一个。1932 年《江西省苏报告》中统计,胜利等十四县共有俱乐部712 个。对民众进行识字、唱歌等教育活动是社会教育组织的主要职能,1934 年4 月教育人民委员部订定的《俱乐部纲要》中明确了俱乐部是“广大工农群众的自我教育的组织,集体的娱乐、学习、交换经验和学识。俱乐部是苏维埃社会教育的重要组织之一”?。其中的演讲股负责组织小规模的晚会,游艺组负责组织歌谣音乐、图画以及戏剧等组。《红色中华》中刊载的《共产青年团领导之下的苏区共产儿童团三个月来的活跃情形》《介绍中央劳动部的红属夜校》《瑞金全县俱乐部大检阅》《青年俱乐部开幕盛况》《创造更多的模范俱乐部》《怎样建立俱乐部的工作》等文中介绍了社会教育组织中的音乐课程、音乐活动、音乐教员情况。音乐课程设置如儿童团组织的识字班、读报班,课程主要有体操、唱歌、游戏。音乐活动如青年俱乐部组织活报、童子舞、唱蛮子歌,教青年、儿童唱歌、游戏,培养唱歌先锋员等。音乐教员方面如文中提到红军家属夜校有三个教员,“一个担任识字课,一个担任唱歌,一个担任读报”?。苏区广泛设置的社会教育组织为苏区民众普及了文化知识、丰富了娱乐活动。五、《红色中华》中的军队音乐活动《红色中华》中刊载的军队音乐活动史料主要包括军事学校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和军队中开展的宣传与娱乐活动。其中,军事学校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如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央红军学校、工农红军学校、西北军政大学等开展的音乐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军队中开展的宣传与娱乐活动如军队中的宣传队、歌舞团的演出活动等。军事学校是培养军队干部的场所,1930 年12 月11 日,《闽西苏维埃政府通告第九号—关于红军学校招生事》指出“在这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的时候,创造红军干部是目前最主要的工作”?。苏区创办的军事学校在培养军队干部的过程中,在学校开学、毕业以及纪念日时均开展了音乐活动。《红色中华》中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学生毕业盛况》《中央红军学校第三期开学》《红军学校第三期学生毕业典礼盛况—毕业了到前方去》《红校六期开学纪盛》《西北军政大学第二期昨举行开学典礼》等记载了军事学校在开学、毕业时开展了活报、歌舞、新剧、双簧、京调等的演出活动,这些演出活动鼓舞了学员学习文化知识、军事技能,毕业之后投身革命。在纪念日如“九一八”、庆祝苏联红军成立十五周年之际,军事学校排演新戏、组织晚会,《工农红军学校庆祝苏联红军成立十五周年》《红校的“九一八”准备工作》等记载了军事学校组织“新戏和各项游艺”?,举行“自由晚会”?等活动,使学员缅怀历史、牢记使命,激发了学员的革命斗志。军队中的宣传队、歌舞团、剧社是进行宣传、娱乐的团体,《红色中华》中刊载的《红军中积极提倡文化教育组织新剧团歌舞团》中介绍了红军部队中组织剧社,排演新剧、歌舞、举行晚会的情况,为宣传战争、宣传生产贡献了力量。六、《红色中华》中刊载的其他音乐史料《红色中华》中除了刊载上述文艺团体演出活动、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军队音乐活动史料之外,还刊载了很多苏维埃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音乐纪念与庆祝活动、音乐广告等。政策法规如《司字第二号命令——关于实施劳动感化院暂行章程问题》《土地人民委员部训令第二号—春耕计划》等,为民众了解苏维埃政府的方针政策提供了路径,这些法规中均存在音乐史料,如劳动感化院设文化科,利用“识字班、游艺晚会、音乐”?等教育和管理犯人;在春耕运动中“将春耕计划与意义编成山歌、小调、剧本,并多出画报、小标语等散播到群众中去,演唱宣传。”?纪念与庆祝活动的音乐史料在《红色中华》中亦大量出现,如纪念五卅运动、“九一八”“三一八”等重要事件以及“五一”等节日的音乐活动。《庆祝定边市苏大会的一夜》《三一八纪念在蟠龙》《志丹市举行五一纪念大会》《陕甘宁省开五卅竞赛大会》《五卅纪念在陕北各县》等介绍了民众在这些纪念日、节日期间开展音乐活动的盛况,如陕北为纪念五卅运动唱抗日歌曲、演新剧,歌曲有《五卅》《锄头》《怒吼吧》等;志丹市举行“五一”纪念大会,军民同唱救亡歌曲。这些庆祝、纪念活动的开展,宣传了战争与生产,团结了苏区民众,激发了苏区民众的政治热情。此外,《红色中华》中还有很多音乐广告,如《抗战歌集第二版印出来了》介绍了少共中央文化教育编委会编印的《抗战歌集》的出版信息、歌曲类型等,为歌曲集的出版作了宣传。结 语《红色中华》是苏区出版发行的报刊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其内容涵盖了苏区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史料,通过对《红色中华》中音乐史料的整理,可以丰富我们今天对苏区音乐的了解,纠正过去对苏区音乐的认识。《红色中华》中刊载了四十余首歌曲,这些抗日救亡歌曲、识字歌曲、劳动歌曲反映了苏区当时的革命、生产、教育状况。社论、通讯、报道、启事中刊载的文艺团体音乐活动、学校音乐教育活动、社会音乐教育活动、军队音乐活动等为我们研究苏区时期的文艺团体、学校、军队中开展的音乐活动提供了鲜活的史料。就红色音乐研究而言,音乐史料整理是研究的基础工作,结合党史、军事史、文艺史的研究方法对音乐演出、音乐创作、音乐教育等史料进行梳理,是进行红色音乐研究的基本路径。①《发刊词》,《红色中华》,《红藏 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1年12 月 11 日创刊号第 1 版,第 1 页。②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中华文化通志第1 典历代文化沿革·现代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第446 页。③任质斌主编《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④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央档案馆编《〈红色中华〉全编·整理本》,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⑤小调《喂嘟喂》《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7年 3 月 23 日 340 期第 4 版,第 60 页。⑥莫口《抗日军队要做什么事——为抗日联军作》《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7 年 1 月 21 日第 323 期第 1 版,第486 页。⑦沙可夫《三八纪念》《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3 年 3 月 3 日三八特刊第 391 页。⑧洪水《背“乌拉”》《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7 年 1 月 21 日第 323 期第 1 版,第 486 页。⑨《上前线去》《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4年1月 26 日第 3 期第 1 版,第 345 页。⑩肖华《铁流之歌:肖华诗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年版,第89 页。?《赶出中国去》《红色中华》《红藏 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7年 5 月 16 日第 357 期第 5 版,第 133 页。?王瑞璞《抗日战争歌曲集成东北卷》,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 年版,第416 页。?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五)》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1985年版,第125 页。?萍《开展文化战线上的突击,少共中央局征调团员组织蓝衫剧团》《红色中华》《红藏 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3 年 3 月 6日第 58 期第 4 版,第 396 页。?《工农剧社四次大会,创造工农大众艺术的开始》《红色中华》《红藏 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3 年 3 月 9 日第 59 期第 4 版,第402 页。?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五)》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1985年版,第125 页。?江西省教育厅编《江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60年版,第 91 页。?同?,第 23 页。?《关于群众的文化教育建设草案》《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7 年 5 月 23 日第 359 期第 6 版,第 143 页。?张挚、张玉龙主编《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系列中央苏区教育史料汇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第447 页。?刘敏强《西江城市区列小检阅总结》《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3 年 12 月 17 日第 135 期第 4 版,第 294 页。??同?,第53 页。?江西省教育学会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195 页。?《介绍中央劳动部的红属夜校》《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4 年 7 月 21 日第 217 期第 3 版,第 195 页。?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闽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1986 年版,第125 页。?《工农红军学校庆祝苏联红军成立十五周年》《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3 年 2 月 25 日第 56 期第 3 版,第 385页。?《红校的“九一八”准备工作》《红色中华》《红藏 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3 年 9 月 15 日第 109 期第 1 版,第 169 页。?《司字第二号命令——关于实施劳动感化院暂行章程问题》,《红色中华》,《红藏 进步期刊总汇 1915—1949》1932 年 9 月 20 日第 34期第 8 版,第 236 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训令第二号—春耕计划》《红色中华》《红藏进步期刊总汇1915—1949》1933 年2月 13 日第 52 期第 5 版,第 369 页。

文章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网址: http://www.cbfxyjzzs.cn/qikandaodu/2021/0222/509.html



上一篇:腹有诗书气自华
下一篇:个性发展是强基计划的核心要义

出版发行研究投稿 | 出版发行研究编辑部| 出版发行研究版面费 | 出版发行研究论文发表 | 出版发行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