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续篇《剧透》出版 李星文对话31位大咖(2)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做戏的人,于观众而言是幕后推手,但他们的作用一点都不小。他们是项目行进中每个环节的规则制定者和夯实者。制片人向上,行业就向上。制片人沉沦

做戏的人,于观众而言是幕后推手,但他们的作用一点都不小。他们是项目行进中每个环节的规则制定者和夯实者。制片人向上,行业就向上。制片人沉沦,行业就沉沦。优秀的制片人值得大书特书。

问:受访者为什么都是些“老同志”?

答:毕竟是写史。“老同志”们已经创造了历史,甚至进入了历史,当然是优先的书写对象。新同志们都还在苦苦修炼,或者说正在书写历史,还有无限的可能性,不用急着树碑立传。

问:几位殿堂级男演员靠什么在国剧发展40年中贯穿始终?

答:首先,他们都有一颗敬业甚至虔诚的心。李雪健老师和陈宝国老师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立下了要做荧屏千面人的宏愿,并且不屈不挠,一路践行。也有挫折压顶的时候,也有暗夜远行的时候,不改其志。

陈道明老师相对淡泊一些,他甚至觉得自己从事表演行业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一旦进入创作,也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其次,他们都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人。陈道明、陈宝国两位陈老师年轻时都很英俊,具备第一眼台缘。同时他们也没把“英俊”本身当回事,很快就摸索到了进入角色、塑造人物的有效方法。

李雪健老师从小多才多艺,唱歌、跳舞、相声、小品、山东快书,在工厂和部队宣传队练出一身本事。然后从话剧舞台起飞,在影视表演中成为大家。他擅长琢磨人心,化繁为简,演出人物的个性化风采。

还有就是都有发自内心的沉静和谦抑,懂得敬畏。也许他们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也飘飘然过,但很快就选择了低调、自律的人生态度。任何时候,张狂和放纵都是危险的事,知其雄而守其雌是真正的智慧。

问:《剧透》和《戏精》这两本书是一个系列么?

答:是的。《戏精》以《国剧60讲》第一季讲稿为底本,《剧透》以第二季讲稿为底本。都是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从装帧设计到版面风格都有延续性。

问:何为“剧透”?片场秘事算不算“八卦”?

答:书中有大量的内容是当事人第一次讲述的,因为不曾曝光,所以可称“剧透”。书中写到的片场秘事,肯定不涉及情感八卦,但会有创作上的思路变化、人事更迭、过审曲折、合作纠葛,可以算作广义的八卦。

当下价值

问:详解老剧的片场秘事,对当下的从业者有什么帮助?

答:首先是知识解惑。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发展的脉络,把历史上的事搞清楚了,当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发力的方向,规避一些无效劳动。

其次是方法论上的启发。任何艺术常青树都不是侥幸成事的。在和他们的对谈中,我能感受到智慧的火花,以及庖丁解牛的技巧输出。

还有就是精神世界的洗礼。有人长枪大戟,性如烈火。有人温润如玉,柔能克刚。有人仙风道骨,飘然出尘。有人诗情澎湃,老骥伏枥。有人审时度势,因时而变。面对这群鲜活的艺术家,你不可能一无所获。

问:接受采访的女性影视人为什么如此少?后续会有新生代影视人的故事吗?

答:导演是我的重点采访对象,人数占到将近一半。导演这个行当,因为风吹日晒、昼夜颠倒、百事繁杂的缘故,目前还是以男性为主。

编剧和制作人这两个行当,男性和女性人数均等。不过我个人更偏爱的历史剧、传奇剧、谍战剧、军旅剧的写作和制作,还是以男性编剧和制片人为主。

演员这个行当,男星和女星同样耀眼。之所以没有女明星入书,要怪谭飞老师。他作为《四味毒叔》的总编辑,在安排采访任务的时候,和女星聊天都是他自己出马,我和汪海林、宋方金很少有机会一亲芳泽。

后续一定会有年轻人进入我的新书。因为谈论的剧越来越接近当下时空了,年轻的创作者是绕不过去的存在。新的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点赞:十年好剧大赏》。

问:为什么电视剧导演转型做电影导演就很难成功?

答:确实有很多声名显赫的电视剧导演转战电影,就走了麦城。早年间高希希导演的《露水红颜》,赵宝刚导演的《触不可及》,都不算成功。相比之下,刘江导演《咱们结婚吧》和郑晓龙导演《刮痧》,就算是全身而退了。

这里头应该有个思维方式问题。电视剧本来就长,是一种穷尽一切线索的讲述方法,导演唯恐观众的理解有盲点。

而电影是结构的艺术,尺水兴波,追求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电视剧导演拍电影,很难找到干脆利落的节奏,很难控制掰开揉碎的表达欲。

文章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网址: http://www.cbfxyjzzs.cn/zonghexinwen/2021/1104/840.html



上一篇:大红袍画家,天津人美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高
下一篇:《2021澳门年鉴》中、葡、英电子版出版

出版发行研究投稿 | 出版发行研究编辑部| 出版发行研究版面费 | 出版发行研究论文发表 | 出版发行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