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在中国复译出版的版本研究(3)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J. Strachey版的复译出版 Strachey版的复译出版虽然也多达十余次,但主要的译本有三种。第一种是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孙名之的译本,首版由商务印书

3.J. Strachey版的复译出版

Strachey版的复译出版虽然也多达十余次,但主要的译本有三种。第一种是湖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孙名之的译本,首版由商务印书馆于1996年出版。这是Strachey版的首个中文全译本,是第一次将书名译为《释梦》的中译本,也是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译本。该译本在当当网的心理学图书榜单上排名第六,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和国际文化出版社再版7次,还曾由左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在台湾出版。其中最新版本为2016年商务印书馆版。而在历次再版中,译本内容均没有变动。第二种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吕俊和吉林大学心理学教授高申春翻译,书名也译为《释梦》,最初由长春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为吉林大学心理学教授车文博主编的5卷本《弗洛伊德文集》第一卷。2004年长春出版社出版的8卷本、2014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以及2000年知书房在台湾出版的11卷本选用的均为该译本。另外,2010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将吕俊、高申春译本收入“北斗译丛”出版;2013年高申春修订了部分内容并将书名改为《梦的解析》,由中华书局纳入“国民阅读经典”出版。第三种为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邢雷雷译本,译者信息不详,但该译本由高申春审校,且收录在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郭本瑀主编的“精神分析经典译丛”中。

虽然Strachey版的复译出版出现了与Brill版类似的现象和特征,如译者信息不够明晰、译文通俗化等,但由于以上三种主要译本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完成,因此也呈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点。一方面,因为主要译本的译者为知名心理学和英语专业人士,所以尽管只有2014年九州出版社版吕俊、高申春译本详细标注了译者信息,但依然享有极高的识别度。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孙名之译本一直被奉为“权威译本”。另一方面,这三种译本作为学术型翻译,较好地保留了源本的“英文版编者导言”、注释及附录等副文本信息。

4.德语版的复译出版

直接根据德语版翻译的译本仅有3种,完全不同于火热的英文版复译出版。直接译自德语一直是学者们的夙愿。吕俊、高申春版译本的另一位主要参译者侯向群在讨论《释梦》复译问题时指出,源本选择“首先应考虑最好是选用作者最初写作的那种文字的版本……以《释梦》为例,德文版本应为首选”[7]。赖其万在为台湾的重排大字版译本撰写译序时也曾经提出:“我由衷地希望……哪位有心人……能勤修德文,使我们在台湾有一天能看到由弗洛伊德的德文原版直接翻译成中文的《梦的解析》。”[8]3然而直到2010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了浙江大学德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朱更生的译本,这一愿景才得以实现。该译本选用的源本是德语研习版,这是首个直接译自德语源本的中文译本。2016年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2017年中国画报出版公司先后再版了朱更生译本。另外2种译本分别为2014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殷世钞译本和2016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方厚升译本,均选择德语第8版为源本,译者也均为德语专业人士。

三、《梦的解析》复译出版的反思与启示

《梦的解析》在短短三十年里产生了百余种复译本,客观上说明了市场对国外经典著作有着极大的需求。但是,在众多的复译本中高质量的复译本却少之又少,无论是译文质量,还是复译本的类型,都难觅精品。这与《梦的解析》在英文世界的复译出版形成鲜明对比。国内类似的翻译出版现象并不罕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1.强化出版机构的自我监管意识

复译出版目前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出版机构作为复译出版活动的主体,有必要强化自我监管意识。经济效益不应是出版机构考虑的唯一指标,出版机构还需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在项目立项之前,应开展相关调查研究,明确是否有必要组织复译,为读者提供新的译本。旧译本中如果存在较多错误,或者在新时期有了新的理解,或者新出现了不同的阅读群体,那么就有必要进行立项。同时,出版机构还需要考察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完成复译,科技著作的翻译不仅需要专业的译者,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复译本的质量。

2.完善科技翻译队伍建设

翻译项目最终是由译者完成,因此培养高水平的科技翻译队伍十分重要。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方面,学语言、学翻译的人士不愿意从事科技翻译,科技翻译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另一方面,专业人士往往缺乏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训练,无法独立完成翻译任务。而且翻译项目的策划、编辑也需要专业背景和翻译知识兼备的专门人才。另外,《梦的解析》的复译出版还反映出从事小语种翻译的专门人才极度缺乏,直接从德语源本翻译的夙愿直到2010年才得以实现。因此,专门的科技翻译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文章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网址: http://www.cbfxyjzzs.cn/qikandaodu/2021/0804/778.html



上一篇:国内外淮南子英译出版及学界接受对比研究以国
下一篇:中国古典诗歌的西语译介出版与传播

出版发行研究投稿 | 出版发行研究编辑部| 出版发行研究版面费 | 出版发行研究论文发表 | 出版发行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