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淮南子英译出版及学界接受对比研究以国(3)

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表1 《淮南子》译本书评统计表年份期刊(出处)出版社(主办方)评论人评论人单位2010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30(2):306-309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Moss Robert

表1 《淮南子》译本书评统计表年份期刊(出处)出版社(主办方)评论人评论人单位2010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30(2):306-309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Moss Roberts(罗慕士)New York University2011Journal of Asian History,45(1):193-194Harrassowitz VerlagBenjamin (华立克)Columbia University2011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70(2):533-534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MichaelNylan(戴梅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11Religious Studies Review,37(2):150Wiley-BlackwellRussell Kirkland(柯克兰德)University ofGeorgia2011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18(4):436-443the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NathanSivin(席文)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12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54):323-328Chinese University PressMarkCsikszentmihalyi(齐思敏)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13Dao, (12):267-270SpringerJames (詹姆斯·西曼)University of Guam2014《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7(3):72-75淮南师范学院丁立福淮南师范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湘南学院学报》,37(6):64-67湘南学院杨凯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

在分析和论述上表统计结果之前有必要补充说明,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诉求和呼吁一浪高过一浪,所言典籍对外译介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为此,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之下专设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以引领开展相关典籍英译、典籍翻译乃至海外汉学研究的各级各类学术活动;相应地,《中国翻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海翻译》《东方翻译》《燕山大学学报(哲社)》等学术刊物纷纷开设“典籍翻译研究”“汉籍外译”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等专栏,极大地推动了典籍对外译介研究。在这一历史性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长期关注、研究乃至亲手译介中国文化典籍的专家学者,国内以杨宪益、许渊冲、林戊荪、谢天振、潘文国、汪榕培、王宏印、何刚强、罗选民等为代表,国外以狄百瑞、施舟人、顾彬、安乐哲、葛浩文、罗慕士、白光华、马绛等为代表。要而言之,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有国内外众多学者积极参与的中国典籍对外译介活动正方兴未艾。就《淮南子》翻译而言,或由国内学者翟江月和牟爱鹏主动对外译介,或由外国汉学专家马绛等积极译入,都在预期范围之内。接下来面对中外产出的《淮南子》英译本,中外学界都应该积极关注、探讨并推介之,中国学界理当更为积极才是,毕竟译介出去的典籍和“走出去”的文化是我们的,而且对外译介典籍和中国文化以提升中国软实力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诉求和使命。然而让人惊诧的是,表1中涉及《淮南子》英译本的9篇书评没有一篇是相关翟译本HuaiNanZi的,全都是相关马译本TheHuainanzi的同行专家评价。国内外学界都关注美国出版的马译本无可厚非,而且国内两位学者的评价稍晚于国外同行亦在情理之中。然而,国内外学界都不关注中国出版的翟译本就有些不正常了,尤其是中国学界对自己倾力打造的“大中华文库”之翟译本置若罔闻、集体漠视就更不可思议了。问题要么出在翟译本翻译质量水平上,要么出在翟译本出版推广渠道上,此是另外一个极具探讨价值的重大话题,限于本小节篇幅和主旨姑且涉而不论。

(二)马译本同行评价分析

以同行专家评价为标杆来评估《淮南子》两译本在学术界的接受情况,而相关翟译本的同行评价尚未发现,故只能阐述马译本在学术界的接受情况。表1中检索并统计的正式书评可分别从评论数量、评论内容和评论人员等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1.评论数量:相当可观,美国同行评论多于且领先于国内同行。截止2019年6月,共有9篇正式马译本TheHuainanzi同行评价见刊。中国典籍译本的国外读者群主要限于汉学专家以及有一定兴趣的研究人士,数量相对较少。马译本各种版本加在一起也只售出了2 000册左右,但就在如此少的读者中竟然产出了近十篇正式学术性书评,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外学界对马译本给予了及时乃至迅即的关注。即便是绝对数量,马译本作为中国典籍译本能有近十篇同行专家正式评论,已是相当可观。译本TheHuainanzi由美国汉学家马译领衔翻译,且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在美国国内出版发行,故读者主要是美国读者,美国同行评价数量多于中国同行评价,且在时间上也稍领先于中国同行,比较符合实情。

2.评论人员:大都是对中国典籍译介较有兴趣且有一定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具有一定代表性。表1中有七位美国同行专家,均就职于美国较有影响的高校,且都是精通中国典籍乃至古代思想文化史的汉学专家,堪称美国汉学界的精英。最早给予同行评价的罗慕士(Moss Roberts)是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早在1976年就译介了《三国演义》的第20~85回,1991年将全书译成英文,到1999年又在全译本基础上经删节再次修订其节译本,其对典籍《三国演义》数十年如一日般孜孜不倦。华立克(Benjamin E. Wallacker),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东方语言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相关代表作有LiuAn,SecondKingofHuainan(1972)、HanConfucianismandConfuciusinHan(1978),另外其本人翻译了《淮南子》第十一篇“齐俗训”并出版过相关专著TheHuai-nan-tzu,BookEleven:BehaviorCultureandtheCosmos(1962)。戴梅可(Michael Nylan),哈佛大学东亚研究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研究领域有汉代历史、中国早期思想史和中国艺术及考古,相关代表作有TheShiftingCenter:TheOriginal'GreatPlan'andLaterReadings(1992)、TheFive“Confucian”Classics(2001)、YangXiongandthePleasuresofReadingandClassicalLearninginHanChina(2011)、ExemplaryFigures:acompletetranslationofYangXiong’sFayan(2013)和TheChinesePleasureBook,tobepublishedbyZoneBooks(2018)等。柯克兰德(Russell Kirkland),印第安纳大学汉语言文学博士,佐治亚大学教授,广泛涉猎儒家、道家乃至亚洲宗教研究,相关代表性著作有Taoism:TheEnduringTradition(2004),曾与人联合主编期刊theJournalofDaoistStudies(2015)。席文(Nathan Sivin),哈佛大学科技史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广泛涉猎中国科技及医学历史、中国宗教和哲学等,公认为是继李约瑟之后西方最负盛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近期相关代表性著作有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2000, Vol. 6)、TheWayandtheWord:ScienceandMedicineinEarlyGreeceandChina(2002)、GrantingtheSeasons:TheChineseAstronomicalReformof1280,WithaStudyofItsManyDimensionsandATranslationofItsRecords(2008)等。詹姆斯·西曼(James D. Sellmann),夏威夷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关岛大学教授,擅长《吕氏春秋》、儒家、道家及其典籍研究,相关代表性著作有TimingandRulershipinMasterLü’sSpringandAutumnAnnals(2002)。齐思敏(Mark Csikszentmihalyi),斯坦福大学亚洲语言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钟情于中国文化,尤其擅长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哲学及其文化,著有ReligiousandPhilosophicalAspectsoftheLaozi(1999)、MaterialVirtue:EthicsandtheBodyinEarlyChina(2004)和ReadingsinHanChineseThought(2006),曾负责编辑《中国宗教研究集刊》。综上所言,上述七位汉学家是美国学界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生力军。再说表中两位中国同行专家,也都就职于国内高校。其中,杨凯是中国药科大学英语教师,发文前后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李白诗歌及《淮南子》等经典的翻译有一定研究;丁立福是淮南师范学院英语教师,发文前后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从事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淮南子》对外传播暨翻译研究”(项目编号:AHSKY2014D141)。简言之 ,杨凯和丁立福正在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典籍译介,是国内最早关注并研究《淮南子》英译本的两位同行,迄今算是国内《淮南子》翻译研究的代表。

文章来源:《出版发行研究》 网址: http://www.cbfxyjzzs.cn/qikandaodu/2021/0804/777.html



上一篇:儒家思想相关英文书籍出版及传播现状分析以亚
下一篇:梦的解析在中国复译出版的版本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投稿 | 出版发行研究编辑部| 出版发行研究版面费 | 出版发行研究论文发表 | 出版发行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